颠覆认知!这所小学竟让孩子对上学“上瘾”?
孩子总喊“不想上学”,您愁得不行?传统看法是贪玩或学校太枯燥?可你有没有想过,或许问题的根源在于,学校里缺少真正能点燃孩子学习热情的“魔法”?
走进同文小学问孩子爱不爱上学,他们大声喊“爱”,理由超燃!“超学科探究”是高频答案。
双语学校特色课不少,同文小学有啥特别?看数据:• 全员具备双语能力;• 外教占教师团队三分之一;• 近 70% 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,近半数中方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;• 外教授课比例超 50%,双语课时比例超 70%。这些数据很吸睛,却只是“硬件”基础。同文小学真正的王牌藏在——超学科探究中。
超学科探究是什么?为什么占到了每周课时的1/6?能学到什么?如何让孩子“沉迷”其中?接下来大约 3 分钟,带你一探究竟——零广告,纯干货,GO!
建构主义理论:探究的原点• 核心观点:瑞士心理学家让·皮亚杰提出,知识不是灌输的成果,而是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。
• 简单例子:孩子好奇“为什么冰块会浮在水中?”1. 提出假设:空气比水轻?还是形状影响浮力?2. 自行设计实验:用不同形状、不同温度的材料做“浮沉”测试;3. 记录数据、讨论结果、再改进模型。
•在同文小学:每个项目都源于真实世界、始于孩子的“为什么”,着眼于实践与反复验证,以理解概念而非死记硬背为核心,旨在让孩子触类旁通、举一反三。
赋能之道:超学科探究如何激活孩子超学科探究以多元方式为孩子成长赋能,从思维激发到实践应用,再到成果展现与反思提升,全方位助力孩子成长。
• 协作设计小组式学习,思维越碰撞越活跃;• 资源整合研学:从书本走进现实,让学习鲜活起来;邀请专业人士作为演讲嘉宾:让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;社会实践:把分数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• 成果展示从模型搭建到数字化报告,从实验记录到公开路演,过程与成果同等重要;• 反思展望自我反思,同伴点评,集体反思。为自己的成功喝彩,但也接受不完美,让下次做得更好。
融会贯通:各单学科如何一起为超学科探究服务在超学科探究中,各个单学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,而是相互融合、相互促进。
• 语言:撰写调研报告、演讲与辩论、跨文化交流• 数学:数据收集、统计分析、模型测算• 科学:原理探究、实验设计与观察记录• 艺术:平面设计、模型美化• 信息技术:数字资源使用、多媒体演示……
成长印记:IB PYP 探究型学习下的孩子目标画像在 IB PYP 探究型学习的熏陶下,孩子们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个体。
• 充满好奇与批判性思维敢于提问:他们不满足“老师说了算”,更想自己验证。• 协作与沟通善于团队分工,也能跨年级、跨文化合作。• 自我管理与终身学习制定学习计划,自主安排时间,持续反思与改进。• 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在项目中关注本地与全球话题,学会从多元角度思考问题。• 表达与领导力在路演、展示中自信发声,能引导讨论、激发同伴。
探究,让学习成为孩子的热爱当“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学”的疑问,变成了“为什么孩子每天期待上学”的惊喜,你就会明白,真正让孩子着迷的,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,而是超学科探究带来的无限可能。
在同文小学,每一次从“为什么”出发的实践,都像是一场奇妙的探险,让孩子们收获好奇、成就与自信。在这里,学习不再是负担,而是孩子们最热爱的探险之旅。
他们在探索中成长,在成长中绽放。
【报名信息】
免费电话:400-8080-302
联系人:欧阳老师 手机:17310788597 微信:Anne8597
江老师 手机:18017921033 微信:jiangyue2046
来源: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:http://jxsy.ctiku.com/dongtai/4119.html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电子邮箱:jiangyue2012@qq.com